例如在全球减排目标和排放峰值的条款中应讨论目前的发达国家的政治承诺过低,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于目前流行的气候变化导致粮食安全问题的说法,农科院环发所所长梅旭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他的异议。还有化肥价格高了,从事农业作业面临着高成本,入不敷出也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也可能是造成粮食减产的一个因素。
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梅旭荣认为要科学分析和科学应对,不能一概而论。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生产风险肯定是要增加的。另外,可以肯定告知的就是,由于农田设施老化所带来的抗灾能力下降引起的农业损失肯定有,而且占不小的比例。气候变暖导致温度升高、农作物的发育期延长、有些地区降水减少,这是确定的事实,但我们能不能就此说气候变化一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或者说粮食安全问题就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我想这还存在不确定性。东盟+中日韩人口稠密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将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极易受到洪涝、风暴潮、海水入侵和土地侵蚀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是十分现实和迫切的需求。
这是记者从3月29日举行的东盟+中日韩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区域研讨会上获悉的。只有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气候变暖,是由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才可以称作气候变化。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年度行动是我们落实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重要平台,我们将持续抓好,不断深化,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近7万亿元。面对复杂的形势,对照中央的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土资源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方位、承担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更加准确地定向、定位、定思路,改革创新,善治善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切实有效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探索建立注册地质师制度。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答学习时报记者问记者:徐部长您好。
加快推进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开展城市批次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有序开展采矿用地改革试点,总结完善相关制度。四是坚持推进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有机交融和深度结合,持续提升干部队伍践行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和改善房地产用地调控。记者:在增强国土资源发展动力方面有哪些考虑?徐绍史:改革创新始终是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您如何看待土地管理的两难局面?徐绍史:土地管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依法行政不断加强,土地、矿产两法修改稳步推进。组织开展第一届全国地勘钻探职业技能竞赛。
您如何评价过去五年的工作?徐绍史: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成效显著,来之不易。土地执法形势总体向好,但违法违规用地依然总量大、比例高,从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结果看,重点工程项目用地和部分行业用地违法问题严重,问责压力大。
全面强化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持续推进并逐步深化试点工作,探索缩小征地范围途径和方式,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
2011年,虽然中央要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要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但各地加快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土地需求十分旺盛。在十一五国土资源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一是坚持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既抓顶层设计、又抓业务基础,统筹工作布局,为国土资源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坚持每季度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一批违法案件。审批制度、管理方式的改革,还需要持续推进。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一是坚决贯彻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毫不松懈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土地督察工作。
三是系统总结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特殊时期以及改革试验中临时性应急措施和特殊政策,及时规范上升为制度性政策。同时,我们要高举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开展找矿突破行动两面旗帜,实施地质找矿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行动,着力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2010年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部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开展耕地保护补偿试点。2010年前三季度土地市场总体平稳,量升价稳,但第四季度以来持续升温,量价齐升,第四季度住宅用地供应量环比增加34%,全国105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价格环比上涨 3.7%,房地产用地调控面临较大压力。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16个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民生项目、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用地需求将明显增加。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强大动力,迎难而上、重点突破。推进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规范矿业权协议出让。要促进地勘单位改革发展。
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认真总结、规范和完善房地产用地出让模式,推动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租赁制,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突破 2万亿元,城市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有增无减,利益分配不合理,社会矛盾突出,土地出让制度亟待进一步改革完善。
违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近几年,各地在国土资源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已经触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深入推进的难度加大。
首先感谢您接受学习时报的专访。坚守 18亿亩耕地红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5.6亿亩以上。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服务工作。继续改进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确保重点建设项目依法及时落地。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30个省(区、市)1000多个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成功避让地质灾害3000多起,避免人员伤亡近19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建立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和纪检监察机关联席会议制度。
深入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矿产资源三项调查取得积极成果,利用科技手段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记者:从国内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土地和矿产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国土资源管理形势依然严峻。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
开展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征地补偿标准提高30%以上,25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